现在,数字经济正快速崛起,其中区块链技术作为核心推动力,受到了广泛关注。但我国在区块链这一领域遇到了不少挑战和潜在的风险,亟需得到妥善解决。
现存依赖风险
12月17日,我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,李礼辉组长提到,国内区块链技术发展多依赖国外开源软件,存在技术依赖隐患。有些团队过度依赖这些软件,供应一旦中断,项目可能遇难题。再者,使用这些软件还需遵守当地法律,这也可能带来地缘政治风险。
自主产权缺失
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研究表明,我国在区块链关键技术方面,如共识算法和智能合约,尚未掌握自主知识产权。目前,许多应用项目依赖开源的区块链平台进行优化和升级。例如,一些初创公司为了降低成本,直接使用国外开源的基础平台进行二次开发,以便迅速推出产品。然而,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支持,这些项目的长期发展受到限制,而且在面对大量用户同时访问时,也难以实现性能的明显提升。
支持技术创新
面对这些问题,我们需积极推动技术进步,力求在数字领域保持领先地位。政府应明确制定产业扶持政策,运用税收减免等激励措施,助力企业开展研发和人才引进。部分地方政府已采取实际行动,对从事区块链技术研究的公司提供税收优惠,旨在鼓励企业增强研发投入,自主攻克核心基础技术,以便在全球数字技术竞赛中赢得优势。
鼓励合作研发
我们应促进国内资本与外资、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间的合作。尤其在关键领域,我们必须确保掌握独立且能自主控制的知识产权。例如,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正与外国区块链企业携手,同时与小型创业团队协作,整合各自优势,共同解决技术难题。这样,我们有望在全球数字经济和金融等关键领域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。
完善标准制度
在全球范围内,数字金融标准化研究已有不少成果。众多国际机构,如国际标准化组织、国际电信联盟、国际电器电子工程师学会等,正努力制定相关标准。我国急需加快建立区块链金融技术的标准、安全规范和认证审核体系。同时,在法律层面,必须明确数字资产的定义和智能合约的特点,以确保区块链金融的合法与规范发展。
创新监管模式
李礼辉强调,区块链核心技术尚不完善,关键问题待解,同时它正处在创新的紧要关头。虽然基础组件技术较为成熟,但集成和引入的新技术仍需优化。为此,我们必须设立数字金融创新实验区,深入探讨新的监管方式;并且,在国际领域,我们要努力提升在制定规则和标准方面的影响力,强化监管协作,共同构建一个统一的国际监管规范。
您觉得我国在区块链技术方面超越世界需要多久?期待大家踊跃发表评论、点赞并转发本篇文章。